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是教育局制定的升中程序。除非你的子女會到海外升學或報讀非政府資助的中學(如本地的國際學校),否則便要參興這個程度。升中程序分為兩個階段:每年大約一月的「自行分配學位」及每年大約四、五月的「統一派位」。「自行分配學位」結果會在3月 31日由中學致電通知正取學生的家長。「統一派位」的結果則會在7月第二星期由教育局公布。當天並會一併公布「自行分配學位」的正式結果。

各中學把大約三成的學位作為自行分配,學校自行決定收生準則。

申請日期一般為每年的一月。家長會收到《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手冊》,內有參加派位的中學名單(一般是香港的資助及官立中學),每位學生可向不多於兩所中學申請,所申請中學不受地區或學校網的限制。

中學會公布收生準則,並會進行面試去甄選學生,決定是否取錄。面試日期由學校決定,但一般會安排在一至三月;面試形式由中學決定,部份更會安排兩輛面試。中學會在同年的3月31日,通知家長其子女已獲學校納入其自行分配學位的「正取學生名單」(即獲取錄)。若學生在此階段獲中學取錄,便不用參加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若家長收不到中學的通知,則表示其子女不獲兩所中學的取錄,學生便要參加第二階段的「統一派位」。

各中學餘下的學位將用於「統一派位」。派位原則主要是根據學生所在校網、派位組別、選校意願、及隨機編號而分配學位。

在「統一派位」階段,中學不會接見學生,家長亦不需要向中學申請任何文件,因「統一派位」只需要一張由教育局預備的申請表格,而申請表格會由小學代為派發予家長。

「統一派位」申請表分為兩部份:「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佔統一派位學額的一成,家長最多可填選三所中學。「乙部」是按學校網的學校選擇,佔統一派位學額的九成,家長可填選不多於三十所中學。

學生能否在「統一派位」時成功獲派心儀中學,取決學生的派位組別、選校意願和隨機編號等多項因素,當中涉及不同的選校策略,家長必須事先了解,不能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選校。本校鼓勵家長除出席相關的家長會,更要多與班主任溝通。

呈分試

三次的呈分試成績(即學生的小五評估三、小六評估一及評估二的校內成績)是劃分其派位組別的依據。學生在評估時各個科目所獲得的分數,會根據下列科目佔分比重去標準化,計算評估總分,再呈報教育局。

科目佔分比重:

科目

中文

英文

數學

常識

視覺

藝術

音樂

普通話

體育

佔分

比重

9

9

9

6

3

2

1

不適用

調整機制

由於各學校課程有別,評分的標準亦不同。故此,教育局會讓所有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小學,透過調整機制調整其學生的校內成績,以便各校經調整後的積分可互相比較。而「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S1)的平均成績便是作為調整的工具。

派位組別

學生會按照調整後的積分按高低排列及劃分為三個派位組別,即坊間所說的第一組別(Band 1)、第二組別(Band 2)及第三組別(Band 3)。

家長亦可考慮為子女申請入讀直接資助中學(簡稱直資中學),全香港直資中學約有59所。直資中學可收取學費,每所直資中學的學費都不同。直資中學有相對較高的自主權,可自訂教學語言、課程及入學要求。由於直資中學既可收取學生學費,又接受政府的資助,因此一般擁有較多資源。香港的直資中學十分多元化,既有百年老校,亦有新創立的學校,各具特色,受不少家長的歡迎。大部分直資中學都會舉行簡介會或開放日,讓有興趣的家長報名參加,認識學校。

申請直資中學會早於「自行分配學位」,大約每年的十月,直資中學便會開始接受申請。直資中學會公布新學年的申請期限,因此家長必須自行查詢相關資訊。每名學生申請直資中學的數目是沒有限制的,家長可因應子女的能力及意願,自行決定申請多少所直資中學。惟家長需注意,申請太多的直資中學,可能會出現不同中學的面試日期重疊、為子女帶來面試壓力等問題。

直資中學會進行面試甄選學生,決定是否取錄。面試日期由學校決定,但一般會在較早日期舉行,約在十一至二月進行;面試形式由中學決定,部份更會安排兩至三輛面試。直資中學會通知家長學生的面試結果,一般會在三月底前以郵寄或網上形式通知。若家長決定入讀直資中學,會被要求簽署一封「家長承諾書(Parent’s Undertaking)」,家長簽署以後,便表示其子女便不會參加「統一派位」,簡單來說,教育局便不會為子女安排資助及官立中學的中一學位。

如欲進一步了解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建議參考教育局的相關資訊:

https://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spa-systems/secondary-spa/general-info/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