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教學方式著重教師的單向灌輸知識,教授層面只停留在表層事物認知,欠缺深究,缺少串連,莫論運用,結果造成水過鴨背式學習,學生轉瞬即忘,無法牢固。
經歷為本的課堂著重生活經歷,老師能引導學生將知識連繫到生活中,老師帶著豐富的情感與同學歡度課堂,運用多向思維的方法促導學生思考,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要求他們利用所學知識解難,甚至帶領他們創設相關生活經驗,令他們從中把知識、態度,技能、情感吸收,轉化為內在的學習效能。
因此,我們的教學設計,一直秉持一個信念:
並期望透過教學,讓學生
-中文科主任:彭瑩瑩老師、楊月華老師
「讀寫結合」校本課程
葛小中文課程規劃是校本建構、裁設的,校本課程透過單元教學,使學生在讀寫聽說四大範疇上奠下良好而穩固的語文基礎,銳意培育學生樂於學習、勤於思考、善於表達的素質。
中文科期望透過讀寫結合的校本課程,增加學生寫作的機會及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有效指導學生組織文章結構、運用豐富詞彙和恰當的表達手法,充實寫作內容。同時,培養學生說話時懂得運用富變化的詞彙及滿有自信地以完整句子表達情意。
自主學習的先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二十一世紀必備的素質,中文科每個單元都設計校本預習工作紙,讓學生經歷「朗讀課文、自我評價、課文探查」等任務。在學生習得該單元教學重點後,他們需要自行完成自擬題:依據該單元重點或語文知識而按自己的能力創擬題目及擬寫答案,並於課堂上與同學互相考核及分享。在學習的過程中,透過老師、同儕的回饋,進行自我檢查,形成持續不斷學習過程。除此之外,老師常鼓勵學生摘錄延伸詞彙及筆記。這「自主學習」理念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能提升同學們的自我學習效能,有助順利過渡至中學學習領域。
「以讀帶寫」的單元教學
中文科課程以單元為教學模式,目的是讓教學更有規劃、更有成效。當中涵蓋了閱讀、寫作、視聽、說話、文學、文化、自學、思維、品德九個範疇。發展「以讀帶寫」的校本課程是一個漸進課程:
一年級:主要教授學生使用敍事四素來說故事和寫句子;
二年級:會進一步使用故事結構「開始、經過、結局及感受」,輔以提問說故事和寫作段落;
三年級:會進展為寫作一篇完整的記敍文(記人、記遊、記事);
四年級:除了會寫作記敍文外,還會學習寫說明文(說明事物、說明事理)及借物抒情的文章;
五、六年級:拓展至寫作議論文、借物及借事抒情的文章。
學生完成六個年度的基礎培訓後,能好好銜接中學的中國語文課程。為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及謀篇佈局的能力,校本的單元設計課程主要從課文作導入,辨識篇章的內容、字詞運用、段旨、主旨、結構、修辭手法、寫作手法及技巧,並附相關的專詞專句及延伸篇章,為學生積累詞彙,老師更會教授學生閱讀策略。以上種種,均有助學生讀寫遷移,加強他們文章組織的能力。為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老師會因應學生的寫作表現而進行寫作評講及設計寫作跟進練習,為學生提供輔助性及鞏固性的學習。
在課堂上,透過朗讀、小組討論及匯報、趣味活動、回應提問等途徑,增加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同學們愛分享,展自信。這樣,營造了樂於學習、勤於思考、善於表達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高參與、多展示」的模式中有效而愉快地學習。
情感朗讀、延伸閱讀
學生學習正規課本的內容,老師要求同學多朗讀,朗讀要有感情,透過情感朗讀,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能提高語言能力。老師還會積極鼓勵學生閱讀,要求他們閱讀相關的延伸篇章及圖書。再者,每個單元均滲入古詩文賞析及品德情意的教導。閱讀面廣了,便能拓展思維,積累優美的詞彙。另外,網上自主平台的學習─階梯閱讀,讓學生按自己能力及進度進行拓展性的持續學習。這些設置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及學習習慣。
校本優才計劃──中文學會
中文學會是校本優才計劃的其中一環,是中文科的校本增益課程,擴闊對資優學生的照顧層面,課程設計主要涵蓋閱讀及寫作兩個範圍。中文學會的成員一方面學習寫作(小說)的技巧,另一方面透過深度閱讀,感受寫作及閱讀的樂趣,並學會自主閱讀,從而帶動書寫和說話表達能力。成員可以透過互相交流閱讀心得、角色扮演、寫作訓練、參加不同形式的比賽、成果展示等活動,提升及發揮學生的語文潛能。
中文學會的課程內容多元化,包括圖書推介、撰寫閱讀報告、賞析優秀文章、小說講課(「七個問題」、「因為所以」、「兩難局面」、「選擇」)、VR 上天下海寫遊記、主題書《三國演義》探遊、創作菁英文集(第二期)等等。
「VR上天下海寫遊記」推廣中文計劃獲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由太陽樹教育中心主辦,利用虛擬實境(VR)科技引發隊員學習中文,尤其是啟發成員撰寫遊記的興趣,再配合有趣味的遊記繪本及故事,鼓勵隊員多閱讀及寫作。成員參加兩節工作坊及一次校外參觀活動,最後會參加徵文比賽,大家是否很期待中文學會成員的作品呢?
中文科活動概況
語文工作坊
校監李百強先生熱愛中國文化,是中文教育的前輩,國學素養極高。李校監每年都會為高年級同學舉辦語文工作坊,以去年為例,李校監教導同學由粵音開始組合不同的詞彙,並引導學生從淺易而有趣的幾句話去談談字義、詞義、讀法、用法、語意特指範圍、褒貶之義等。李校監鼓勵學生嘗試從多方面思考詞意並進行解說,啟迪同學的智慧。那天,同學們都成了語文小老師,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由一個字而構成無窮無盡的內容。
語文遊戲
透過語文遊戲,讓學生一邊玩遊戲,一邊認識中華文化,從而增加學生對中國語文的興趣。
上年度的一月及六舉辦了兩次語文遊戲。活動一的主題是中國農曆新年,讓學生觀看展板,完成遊戲工作紙,便能取得小禮物。同學們於小息一、二時段在有蓋操場上玩攤位遊戲,從中認識春節的習俗、祝賀語、賀年食品及其寓意。
活動二的主題是中國姓氏,同學們觀看展板及有關中國姓氏的故事,並玩玩遊戲,大家知道中國姓氏頭三位的排行是怎樣嗎?本年度也會與同學們一起玩語文遊戲,大家到時記得來玩呀!
-數學科主任:陳可欣老師、李珊珊老師
說起數學,相信大家總會想起計算。其實,數學科並不是單單計算而已。本科的核心課程着重學生建立數學概念、運算技巧及動手操作。數學概念的建立,讓學生從基礎認識,學習到數學的不同範疇,明白數學原理,而非單純背誦公式,更有效地運用出來。此外,訓練學生的運算技巧亦為重要,藉以提升學生運算數學的能力,應付日常所需。除了訓練學生的數字感,於圖形與空間及度量的範疇,科任在課堂上經常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及探究,從而建構知識,提升空間感及度量感。這樣學數學才能將理論及實踐融匯貫通,將數學用於生活中。為了讓數學課堂變得有效且有趣,本科重點推行不同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效能。
A.培養摘錄筆記習慣
我們認為不同人的學習模式都有不同,好像每種困難都有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所以我們會教導學生寫筆記,將課堂中的理解和學習重點有系統地記錄在筆記本上。我們期望學生重溫筆記,將平日概括所學的和總結所成的學習重點,集結成屬於自己的筆記簿,慢慢建立「自我溫習」的好習慣。
B.發展預習導航
B1.善用預習設計 搭建學習興趣
二至四年級發展一系列校本預習短片,透過有趣的情境故事或動畫解說抽象的數學概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校本預習短片的選材是針對本校學生的學習難點和需要而設計,目的是希望學生在課前掌握新知識,帶著問題回到課堂,在課堂中處理重點和難點,逐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學生在家中可自主決定預習時間長短、按自己的學習能力決定學習的進度,在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亦兼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有助縮窄學生的學習差異。
B2.設計環環緊扣 達致有效預習
老師在設計預習工作紙時,先利用「已有知識」作引入,勾起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前備知識,再跟預習工作紙的指示,透過觀看預習短片、動手操作或使用應用程式(Apps)進行備課預習,理解新學的內容,讓學生有「準備」,帶着「問題」、「期望」入課堂,預習工作紙最後部分是學生可寫下他們的學習心得及對新學知識的疑問,讓老師知道他們的學習進度,從而修訂課堂的內容及活動。
B3.校本預習短片 學生倍感親切
老師多從生活化的話題入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解釋描象的數學概念。加上,預習短片由校內老師和同學配音或粉墨登場,讓學生感到更有親切感。老師與學生共同製作短片時,不忘與學生一同討論數學知識,除此之外,部分短片滲入正確的價值觀及生活環境的知識。
在教學的新常態下,教學不能單單停留在紙本教學,電子學習於數學科變得不可或缺。科任們利用不同的應用程式及網站,例如GeoGebra、《立體圖形app》、《七巧板app》等,以圖像或短片展示較抽象及複雜的數學概念,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協助他們建構知識,並促進探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為配合進行自主學習,早於疫情前開始推行使用Google Classroom。將預習的短片、課堂延伸等教學材料,上載於Google Classroom中,讓學生自行學習。
3.1.嚴謹審卷制度 確保評估質素
為了讓我校評估卷維持高信度和高效度的水平,擬卷前同級老師會在共備時要注意教學的準確度和進度,確保教學內容與評估題目是緊扣的。擬卷教師會利用擬題表確保分數分佈得宜、適合該年級學生的深淺程度、以及題型的適切性,達致有效及全面測試學生在該階段的學習情況。
3.2.善用評估數據 提升教學效能
自2018年起,老師利用SP XPRESS整理學生的評估數據,經老師的數據分析,制定一系列跟進學生學習的工作。老師可以透過SP XPRESS的各題痕跡線圖得知不同能力的學生在每題的作答情況,從學生能力圖中了解每位學生屬於哪一類別,有助老師對點幫助學生學習,向學生提供有效益的回饋和具體建議,讓他們知道如何改善學習。在科會中,科主任及科任檢視及修訂有關的學習內容,設計配合學生需要和能力的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學與教的成效。
3.3.檢討教學成效 幫助學生改進
學校設立評估回饋週,讓同級教師在此期間共同檢討及擬定跟進學生學習上的工作,包括評估跟進工作紙、鞏固學習重點簡報設計等等。教師亦會在課堂上針對答對率低的題目作討論,教授解題技巧,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長處和短處,然後教師向學生提供有效益的回饋和具體建議,協助學生改善學習,定立下一次評估目標。
數據分析組透過客觀的評估數據,檢視及修訂有關的課程設計及內容、教學策略及活動,使能更配合學生的需要和能力,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學與教的成效。近年,科主任參考有關的評估數據,設計配合本校學生能力的校本工作紙,於難點課題上加入解題技巧及學習重點,讓學生在做功課和溫習時更鞏固。
1. 校本專業發展 共建學習社群
為讓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深化教師對「提問技巧」、「自主學習」、「電子學習」及「善用評估數據促進學與教」的認識和掌握,數學科提供不同的校本工作坊、研討會或科會分享,提升教師在這些方面的專業能力。每年科主任會根據學校的關注事項,再結合數學科科本學習重點,擬訂一系列持續、有系統而具針對性的校本「教師專業發展」活動,讓老師能掌握各種新理念和教學法,我們會在科會讓老師分享教學的成果,使他們對校本課程有更深入的了解,透過互相學習,了解如何具體落實的方法,達致各級橫向和縱向的專業交流。
2.對外交流 拓寬視野
2018-2019年度,我校副校長連同數學科核心老師到北京教育學院進行專業交流。葛小老師們參觀了當地小學,與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及當地數學老師進行數學課堂觀課、評課,交流教學意見。除了參觀當地小學外,我們難得與北京教育學院不同範疇的教學專家會面,互相分享及了解香港和內地最新教育發展概況與政策,讓我們眼界大開。另外,我們也在北京教育學院向當地準數學老師分享教授「代數」這課題的教學心得及香港學生常遇到的難點,一同探討如何讓學生理解「解方程」的概念和技巧。
數學科積極參與校外支援計劃,與經驗學校協作和交流,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數學科於2018-2019年度及本年度分別參加由教育局主辦的專業發展學校計劃所支援項目「利用多元策略,建設促進『自主互動』的數學課堂」及優質教育基金主辦的「從探究式學習建構數學概念,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網絡計劃,教師們透過參與各項計劃的共同備課、觀課和評課,不斷提升專業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更有效、充實和愉快的課堂學習經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培訓數學優才 開視野展才能
除了正規課堂外,我們設有校本資優課程—「數學隊」。「數學隊」主要是訓練數學尖子。課程共有一系列十四個主題的奧數及思維能力訓練,如「排列和組合」、「邏輯推理」等。每個主題均設有校本的教學短片及工作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除了日常的訓練,學生更可於課外時段重複觀看短片及進行練習。另一方面,數學隊隊員於受訓後,將代表學校參加不同的校外比賽,既讓他們有練習的機會,又能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同時亦能拓闊學生們的眼界,累積比賽經驗。過去學生們積極參與不同的校外比賽,例如「小學數學精英大賽」、「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港澳盃』」等,當中取得不錯的成績。有學生於「小學數學精英大賽」的個人賽中取得一等獎,同時我們連續三年取得「小學校際數學遊戲及STEM常識問答挑戰賽」首兩名的佳績,去年更獲得團體賽的「一等獎」。
1.圖書閱讀
除了日常的核心課程外,閱讀數學圖書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趣味,亦能培養學生閱讀及分析的能力。於每學年的評估後,定必會舉行「最受歡迎數學圖書」選舉的活動,當中有很多有趣且具挑戰性的數學圖書。同學們可利用平板電腦投選自己最喜愛的數學圖書,最高票數的數學圖書更可成為圖書館的館藏。學生們都特別喜歡、積極投選自己喜歡的數學圖書,讓他們在選購圖書的過程中出一分力。另外,四年級於去年開始推行「數學漂書計劃」,我們為學生準備了不同種類的圖書,如數學漫畫、數學小說等,藉以提升學生對閱讀數學圖書的興趣。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會在「悅讀天書」中寫下閱讀感想及記下有趣情節。當此書漂流到其他同學手中,便可讓其他同學們互相分享彼此的感受。
2.校內數學活動 激發學數興趣
經老師在校內評估數據分析,我們針對學生的強弱項設計多元化的校內活動,加強學生的運算能力和估量感,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活動如:數獨比賽、數學擂台、速算比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