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和同學:
轉眼間,2024年已過了一半,還記得在年初開始接任署理校長的工作時,挑戰蠻大的,幸得各位家長及老師支持,學校的工作不單止順利完成,還越做越好,把「教育孩子需要一條村努力」的理念,發揮得淋漓盡致。
回看過去半年,葛小的校園生活確實是多姿多采,除了日常課堂外,學校十分鼓勵同學走出課室學習,擴闊視野。三至五年級同學完成了「我做得到」生活體驗課程,六年級同學在4月份到北京進行學習交流,機械人隊及籃球隊隊員亦分別到深圳及日本進行交流訓練。
教育局在2022「小學教育課程指引」中提及到學校應善用學時,進行多元化的聯課活動或全方位學習。學校舉行各項大型活動,如環保年宵、親子運動會、科學探究日、服務學習及本地文化遊之交通篇等有趣活動,都是希望為同學提供更多課本以外的學習體驗,豐富學習經歷。
葛小一直致力建立關愛校園文化,本年度著力提升同學的精神健康,希望同學能做一個健康快樂人。例如:學校每天設置60分鐘小息時間,小息會進行不同的活動,讓學生放鬆心情,活動包括:午間音樂會、運動樂、LEGO樂園、創意黑板、閱讀活動等。此外,我們每天更會一起做「伸展操」及「踏步操」,實踐全校師生齊運動的好習慣,相信大家都同意藝術是可以幫助調節情緒,本年度學校引入藝術治療活動,如音樂治療、心靈沙畫,花藝創作等活動,希望學生通過藝術表達,走向正向人生。
家長教師會一直是學校強大的後盾,學校各項的大型活動,家長義工必定全力協助,從不計較辛勞。就如在環保年宵的熟食檔,家長們翻熱無數粒燒賣及魚蛋;在水果日,合力搬運多箱水果及逐粒清洗藍莓葡萄;在運動會中大汗疊細汗地走走趯趯;在三年級自理營中,家長們無私地照顧每一個孩子;在科學探究日中擔當領隊、果醬專家,四驅車維修員及火箭發射專員。還有家教會親子旅行和謝師宴,兩項活動的出席人數都超過數百人,可見家教會的統籌能力及動員能力都相當強,在此,學校感謝家教會主席蔡健文先生及各委員的帶領,讓葛小家長團結起來,同為培育孩子出一分力。
本學年將近結束,也是我們策劃來年學校各項工作的日子,學校將會在「小一銜接」、「課程統整」、「照顧學習差異的策略─因材施教」及六年級「我做得到」生活體驗課程進行優化計劃,期望通過各項優化,可以更全面照顧學生的學習及成長。
暑假在即,學校將進行一系列改善工程,包括重新鋪設籃球場、足球場及小花圃的地面;重鋪部份樓層的洗手間天花及更換沖水設備;更換部份樓層的課室照明設備及進行禮堂天花改善工程等。此外,學校更會撥出經費,為所有年級購置智能納米黑板,加強課堂互動,提升教學質素。期待在暑期結束後,學校會以全新的面貌出現,迎接新學年!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對學校的支持和信任,相信只要我們上下一心,目標一致,葛小村必會充滿愛和活力,孩子必定能在村裡健康快樂地成長。
袁慧敏 署理校長
2024年夏
-袁慧敏署理校長(2024年3月)
疫情時,大家為了保障健康,都會戴上口罩。在去年三月口罩令撤銷後,同學起初還是不願意摘下口罩,估計是當時大家還未有信心復常,覺得戴口罩會有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有兩個層面,一是帶口罩能隔絕病菌,保障健康;二是戴口罩能遮擋臉頰,同學的容貌、表情,甚至說話,都會被口罩隔著,好像起了一層保護膜一樣。事隔一年,除了有需要的同學,大部份同學已摘下口罩,笑容重現。
作為老師,原以為沒有了口罩,課堂便能重現琅琅的讀書聲,同學們回答問題時,說話會堅定有力,勇敢自信。可是,我們發現同學的表現未如疫情前般理想。
有見及此,老師在課堂中都刻意給同學多朗讀、多說話、多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敢於站在課室舞台的中央,感於接受挑戰,提升自信。我們深信,暫時做不好不要緊,只要給予機會的話,他們就會越做越好。有時候,部份同學勇氣不足,會怕東怕西,這可能是天生個性使然,其實,勇氣是後天可以培養的,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勇氣對於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勇氣的孩子樂於挑戰新事物。從觀察中,部份孩子遇事偏向「避」,個性較為退縮、膽小、沒有信心。如身邊的人太過強勢,例如:哥哥姐姐十分優秀、爸爸媽媽的要求很高等,孩子會較容易缺乏自信。缺乏勇氣的孩子,特別需要別人提供示範,示範後暫時做不到沒關係,改天再試試吧,關鍵是要很有耐心。就像在課堂中,老師不斷給予學生機會,讓他們嘗試回答問題。答錯,沒關係,下一次再嘗試。
家長常投訴,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除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外,做其他事情總是表現得很被動,這就代表孩子缺乏執行力。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To do is everything!」雖然做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去做就肯定不會成功。所以別讓孩子只是「口說」想做而沒有行動,家長應鼓勵孩子腳踏實地去做每一件事。就像老師每日為學生佈置家課,讓學生把每日所學的知識點點滴滴地積累起來。如果你的孩子拿到「零遲到、零欠交」的獎項,你的孩子必定是個執行力極強的人,值得驕傲!
「毅力」就是「堅持」,指的是設定目標後能否徹實執行,不會因為在過程中出現困難而中途放棄。當孩子遇到挫折,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失敗了好幾次不要緊,再試試看!」,讓孩子明白:願意面對問題就是有勇氣的表現。我很喜歡這句很有力量的話:「The power of yet. 」
我們都相信學生是可以透過學習與努力,把各樣事情做得更好,例如:我們希望學生能從「我做得到」軍訓課程學會堅毅;我們希望學生可以從「朗讀」中學會自信地表達。
若家長們相信的話,可多閱讀有關「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的書籍,有機會一起交流培育孩子的心得。
-李耀寶校長(2023年7月)
一天翻閱報章,看見一則專欄標題寫著「帶有力量的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仔細閱讀。文章提及近期影壇盛事之一──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其中一部電影叫《奇異女俠玩救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它一口氣橫掃荷李活的電影大獎,劇中女主角楊紫瓊更成為奧斯卡首名亞裔影后。作者引述楊紫瓊上台領獎時,她高舉獎座說:「正在收看頒獎典禮,並與我一樣的小男孩和小女孩,這個獎是一盞「希望之燈」,代表對未來的盼望與無限可能。這是勇敢做夢,便能夢想成真的證據。」(For all the little boys and girls who look like me watching tonight, this is a beacon of hope and possibilities. This is proof that… dream big, and dreams do come true.) 作者認為楊紫瓊這番感言,確切打動了很多人的內心,讓不少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個小人物,不能做出一點什麼的人,開始相信,擁有夢想,永不太遲。一句肯定、有力的說話,足以激勵人心,改變人生。
葛小積極推行「正向教育」,從校園環境佈置、校本特色課程、校園生活、班級經營及支援政策等多方面創設教育平台,引導學生建立正向價值觀,培養師生及生生之間的關愛精神,銳意發掘學生的多元潛能,學生之間學會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提升自我正向觀感與能力,潛移默化,學生變得有勇氣及有信心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經常對學生說:「葛小是我家!」是我們的第二個家,而校長和老師就如父母一樣。每當看到學生因成學業成績遇上「挫敗」時,我會勉勵他:「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靠近一點點。」每當看到學生因成長階段遇上「痛苦」、「沮喪」時,我會告訴他:「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這是上天給予的磨練,令我們可以從刻苦艱巨的經歷中,變得強大。我稱這些說話為「正向語句」,也是作者所謂「帶有力量的話」同出一轍。
現在孩子已開始全日制上學,每天早晨,家長可能也要急忙催促孩子起牀、換衫、吃早餐、上學。孩子放學後完成功課,很快就到晚飯時間,過不了多久,便要上牀睡覺了。回顧一天當中,爸媽到底有多少句話,可以跟孩子好好說的呢?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有否留意,我們的說話,同樣充滿力量,更有改變孩子的神奇功效。
作者建議家長不要想太多,只要記得多說以下三句話,孩子將會一生受用:
「I love you」是一句帶有神奇功效的話,每一次說完,對孩子產生的正面影響也很顯著。即使說「我愛你」成為生活日常,也多說無妨。只要孩子知道父母每天愛他,帶着微笑地說愛他,望着孩子雙眼去說愛他,即使生氣時也照說愛他。感到被愛的孩子,永遠都不會因苛索求愛而失去自我,傷害自己。
這句話的重點並不是問題,而是每一次問完這問題後,如何回應孩子的想法,以及對他的意見表示讚賞,父母要保持好奇,用心聆聽孩子細說。這個樂意傾聽與親密互訴的時間,能讓我們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喜好,也能明白小朋友平日的壓力所在。他們的計劃,遠比我們想得周詳。從小對未來有想法的孩子,未來必會走得遠、飛得高。
孩子在芸芸人海中,選了我們,是我們的福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事。那怕有激心的日子,或有生氣的時刻,也無損那份寶貴。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當我們告訴孩子,有他作為子女是我們的榮幸,他便明白自己身分尊貴。這份自信與肯定,是陪伴孩子成功的後盾。
各位家長,由今天起,試試多說這三句「帶有力量的話」,讓孩子一生可以活在愛之中,對自己的人生有期盼,為自己的身分而自豪,將來成為自信快樂,勇於做夢的人。
-李耀寶校長(2023年3月)
各位同學,大家還記得我在八月結業禮上,與大家講述一個故事,故事名稱叫《菜園中的大石頭》嗎?故事講述從前有一戶人家的菜園前有一顆大石頭,凡經過或前往菜園的人,不小心就會踢到那顆大石頭,跌倒受傷。
一天,兒子問:「爸爸,那顆討厭的石頭,為甚麼不把它挖走?」爸爸這麼回答:「你說那顆石頭喔?從你爺爺時代,就一直放到現在了,它的體積那麼大,不知道要挖到甚麼時候,我真不想自找麻煩啊!倒不如走路小心一點,還可以訓練你的反應能力。」
過了幾年,這顆大石頭留到下一代,兒子都娶了老婆,還做了爸爸。有一天,老婆氣憤地說:「老公呀,菜園那顆大石頭,我越看越不順眼,快請人搬走它吧!」老公回答說:「算了吧!那顆大石頭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話,在我小時候就已搬走了,那會讓它留到現在呢?」
有一天早上,他的老婆帶著鋤頭和一桶水,將整桶水倒在大石頭的四周。十幾分鐘以後,她用鋤頭把大石頭四周的泥土挖鬆。她早有心理準備,可能要挖一天、兩天或者更多天,誰都沒想到幾分鐘就把石頭挖起來,她成功把大石移走了,自此菜園再沒有大石擋路了。
這個故事想帶出甚麼訊息?現實中,大多數人會好似故事中的老公,或者是老公的爸爸(即爺爺)上一代人一樣,當遇到問題只會說:「一直都是這樣!」、「沒辦法」或「不用試,沒有用的」,正如有些同學總會覺得自己讀書的成績,或者一些行為表現就是這樣,改變不了。
我當然不同意,我們應要好像故事中的老婆,心裏總覺得問題一定有辦法解決的,只要立下決心,再盡力想辦法,如同學在學習數學上,遇上困難,不懂運算,可以請教老師、同學、家人,自己多計算,多做;如同學在學習英文時,遇上難明理解的字詞,可以查字典,自己多讀、多串字、多寫。必定找到適切的方法幫助自己搬走那塊在你學習路上的「大石頭」,讓自己在學習路上暢通無阻。
各位同學,如去年學習表現未如理想,不要氣餒,請先找出問題,對症下藥,以「從小目標走到大目標」的方式,為自己訂定今年目標,繼續努力搬走你的「大石頭」,期望你們繼續進步。
你們要相信:
-李耀寶校長(2022年7月)
上一發展週期,我們有著清晰的學校發展目標,讓葛小能成為一所「智慧型學校」,培育學生有創新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掌握及選擇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提升個人「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教師需要與時並進,持續進修,懂得善用科技的智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與資源,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愛追求知識,擁有終身學習的態度與能力。
我們重新調整上課時間表,開拓更多可運用的學習空間,成功地建立有系統的「優才培訓」時段,範圍涵蓋體育、音樂、英語話劇、STEM、中英語文、數學及服務學習等等,給予更多學生參與,接受有系統及持續的訓練,發展潛能。
優化教學也是工作重點之一,每週設科本備課會,教師進行教學研討,為教學注入「電子學習」、「學習技巧」、「即時回饋」及「評估數據」等元素。教師優化教學設計,從而能提升教學效能,增加學習興趣。
雖然新冠疫情為正常的校園學習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也為學與教方面帶來新衝擊、新思維,間接促導了教師發展及善用「網上學習平台」,形成了「實體課」和「網課」的學習模式,打破了學習時空的限制,拓闊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多元路向。
下一個新三年學校發展周期(見下圖),在學生個人成長方面,全面推行「正向教育」,建立正向校園文化,加強師生對國家安全教育、德育及公民教育和價值教育的整全認識,培養師生建立「正向品格」。
在學與教方面,承接上一週期成功建立的良好基礎,持續建構校本「自主學習策略」,為教師制定積極而有系統的專業培訓計劃,以提升教師的科本知識涵養、教學技能和教育視野,成為「智慧型」老師,為孩子提供「愉快有效的學習」,培養孩子喜愛學習、懂得學習和自主學習。
-李耀寶校長(2022年3月)
記得在一次周會中,我曾向同學們介紹一位2020東京奧運馬拉松金牌得主,肯亞國家選手基普喬(Eliud Kipchoge)。
基普喬蓋多次在不同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奪得了冠軍,記者訪問他:「你為甚麼會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他說有三個原因:
1. 保持充足的睡眠。
2. 有清晰的目標。
3. 每次比賽前,他都會把比賽的路線非常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特別的建築物都記錄下來。
大家可能對於第一及第二個原因不難明白,但對於第三個原因或許不太理解。他解釋把40多公里長的路程,以沿途比較特別的建築物作標記,分成多個小階段,每個小階段也成為他的小目標,當
比賽一開始,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小階段的小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的小目標後,他又以同樣速度向第二個小目標衝去,如此一個小目標完成後,再衝往下一個小目標,這樣每到達一個小目標,就會給他一種成功感,就會給他一股動力再跑,直至完成所有目標為止。四十多公里的跑道,就被他分成多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每年開學初,老師們都會鼓勵同學為新學年設定個人目標,目標不限於學業上,也可以是人際交友上,或是個人興趣發展,甚至是家庭關係等等。譬如說,希望中文科成績可達到A級85分以上,這是大目標,同學就要思考及計劃,設定適切自己能力可做到的小目標,例如:每天閱讀兩篇文章、做筆記、用心做家課、設立溫習時間表、上課主動提問及積極表達意見等等,讓自己有組織、有方法進步,過程需要堅持,也要付出努力,便可以從小目標走到大目標。
先定了目標,再想好方法,然後堅持努力地去做,或許每個同學的進步步伐未必一致,有些會快,有些較慢,但我們要清楚明白,我們不是要和別人比較,而是要讓自己能否「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這才是最重要,那怕進步需時一年?兩年?還是更長?只怕原地踏步,虛耗光陰。
各位同學,我們一同堅信葛小信念「只要做,甚麼都可能!」在互相鼓勵和互相扶持下,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成就。
-李耀寶校長(2021年7月)
推動校本閱讀計劃的目的
我們知道「閱讀能力」對提升語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獲取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們都相信,學生透過閱讀能不斷積累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想像力,啟迪思維,提升創造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愈來愈重要,也成為葛小教師在教學上,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
在新三年學校發展計劃(2021/22-2023/24)裏,我們會從「閱讀習慣」、「閱讀技巧」和「延伸閱讀」三方面,有策略地加強推動閱讀,不單是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更希望提升學生的終身閱讀能力,讓學生可以學得更好,獲得更多,看得更遠。
閱讀習慣
過去我們設立「早讀課」,師生共同享受全班一起閱讀圖書的良好氣氛;每級週會定期進行「圖書推介」,激起借閱圖書的動力;增設「中、英文科網上閱讀平台」,擴闊學生接觸圖書的機會;設計「星級讀者圖書獎勵計劃」,誘發學生建立多閱圖書的習慣。未來,我們會增添圖書館的藏書量及種類,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要;我們會舉辦多些「跨學科閱讀活動」,讓學生體驗「閱讀」與「生活」是緊密相連;我們會與時並進,增設更有趣味和挑戰性的「閱讀獎勵計劃」,鼓勵互相交流閱讀心得,為校園營造更豐富的閱讀氛圍。
閱讀技巧
首先,教師在擬寫教學設計時,有系統地注入「科本閱讀策略」,教師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創設具體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讓學生能在生動的課堂中主動學習,使「教材」變成學生的「讀材」,有效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會充分利用各種視聽媒體,多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閱讀,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他們產生閱讀的動力,從而誘發學生更強更濃的閱讀興趣,比如在閱讀一篇課文前,教師可根據文章主旨、人物、情節、線索等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後掩卷沉思,複述課文,這樣既達到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也達到了掌握課文要旨的目的,同時也促進了閱讀的作用,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延伸閱讀
作為教師,我們摒棄舊觀念,徹底開闊學生的頭腦,運用多元化的教材優化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向社會延伸,向各種傳媒、電子網絡延伸,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在這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學生的閱讀不會只是滿足於課堂或課本,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各種內容,擴大閱讀量,「量變」會引起「質變」,閱讀的範圍廣了,量大了,閱讀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會提高。
因為學生年齡尚小,社會閱歷淺顯,是非分辨能力不強,對課外閱讀內容的篩選沒有經驗,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會有目的地和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課外延伸讀物,以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總之,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教師和家長的用心付出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結語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的意思是:給人家魚吃,還不如教會人家釣(捕)魚的方法。我們可以引申為:單靠教師傳授學生知識,不如讓我們教會學生閱讀技巧和方法,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李耀寶校長(2021年3月)
過去一年,香港受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論在經濟及民生方面都受到嚴重的打擊,而教育方面亦不能倖免。每年九月都是新學年的開始,尤其對剛由幼稚園升上小一的學生而言,更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各級莘莘學子都十分期待新學年開學禮的來臨。
我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從未想到,也未曾試過,那不一樣的「網上開學禮」,我站在空蕩蕩的禮堂裏,獨自對着攝錄機的鏡頭,只可以透過網絡,穿越牆壁,與全體師生在家見面,一同參與「2020-2021年度不一樣的網上開學禮」。
除了這個「不一樣」的開學禮之外,因教育局宣佈新學年九月初不適宜讓師生回校面授上課,暫時要採用「網上課堂」方式進行學習,直至九月二十三日起學校可以分階段進行復課。葛小上下均忙於為新學年復課作好不同的準備,例如:教師開會、職員執拾學習物資、工友清潔校舍、課室等等,我們希望細心地做好每一個環節,讓大家能夠順利開學。
上學年二月份開始停課,我們吸取了「停課不停學」的寶貴教學經驗,新學年九月份開始進行「網上課堂」都有「不一樣」的改進之處:
1. 各級會依照「ZOOM時間表」上課。
2. 由上次只安排每週一節中、英、數、常科網課,增加每週每日均有中、英、數、常科網課節數。
3. 在體藝學習方面,每週增設音、體、視藝、電腦及普通話網課。
4. 老師會按教學進度,發放適量家課,定時於網上收發,希望能適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教學回饋。
以上種種,對老師、家長及同學都是新嘗試、新挑戰,過程中或會遇上各種難題,葛小的老師都會盡力支援及盡力支持你們。我相信只要老師和家長緊密溝通、合作,「同學仔」自己在學習上抱着認真、盡責的態度,便能克服所有困難。
很多人都會聽過《龜兔賽跑》這個故事,知道小白兔因為太驕傲才輸了,讓小烏龜勝出,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忽略了小烏龜的努力付出。其實,小烏龜一早都知道自己與小白兔的實力有一定的差距,但小烏龜不但沒有放棄,反而努力堅持,盡力去做,或許比別人多用了時間,最終牠也能到達終點,完成目標。各位同學,我希望藉着這個故事勉勵大家,在新學年,我們仍會受着不穩定的疫情影響,我期望大家能夠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下,要學習靈活變通,要更加自律,要更加主動積極,學習小烏龜一樣,不氣餒,努力堅持,盡力去做,大家一樣可以學有所成的,成為葛小「Smart Student 智慧型學生」。
-李耀寶校長(2020年6月)
2020年初,那場突如其來的「全球大流行」改變了我們既有的生活方式,面對新冠狀肺炎疫情,人們的生命受到威脅,外出工作、學習、旅行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許多人留守家中,在漫長的時間與有限的空間裏,日復一日,這對於習慣忙碌工作與社交生活的成人,以及停頓了常規校園生活的學生來說,這一年是不一樣的一年,是充滿種種人生歷練的一年。
歷練一:停課不停學
教育學者指出「在家網上學習」模式正正把疫症的「危機」,變成改變教學模式的「契機」。然而,這是學校一個新嘗試,要實行網上教學,學校之間在規劃與執行上必定存有差異,就以各所學校起動「網上教學」的時間已各有不同。對葛小而言,這既是一個考驗,也是學校上下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
在學校層面,需要就「網上教學」進行規劃統籌,不宜讓教師自由發揮,各自為政,學校必須因應每級每科的不同學習需要,編定每天教學進程,並要制定適當的網上教學時間和功課量,以免因過長的授課時間或過多功課量,引致學生吃不消,適得其反。
在老師層面,網上教學仍屬於發展階段,尚未成熟,要讓「網上學習」能產生基礎效益,就必須設法提供教師培訓,盡力在短時間提升教師如何掌握最新資訊科技的技巧、操作等等,確保教師團隊都能夠以最有效的方式組織及呈現教材,使各級各科各班學生可以有效地學習。
在家長層面,要適應新的教學形態,並不是單靠學校和教師就能夠成功推動學生學習,很需要家長的通力合作,信任學校正努力地為其子女在停課期間提供不同的學習需要,要耐心地引導子女遵從學校的措施,共同攜手為子女建立在家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責任。
我深信今次疫情帶來教學模式改變的契機,只是一個開始,今天我們所作出的應變和努力,也是我們為孩子對未來更多「突如其來」的轉變,做好了裝備吧!
歷練二:自律的重要
疫情期間,成人與孩子都需要共同認識病毒無分國界,無分種族,無分階級,每個人都有機會受感染,因而生病,嚴重的甚至死亡。從個人方面,我們會引領孩子學習公共衞生知識,做好科學防護,遵守與疫情相關的規定,例如外出時佩戴口罩、發燒或有病徵時應及早就醫、減少外出遊玩、遵守強制隔離及限聚令等防疫措施,我們都清楚明白減少傳播機會,可以降低傳染機率,才能遏止疫症。
這次疫症蔓延,尤其突顯自律的重要。有人願恪守本份,約束自己,犧牲部分個人自由,同舟共濟,共同抗疫;相反,有人會放任妄為,自私自利,抱有僥倖的心,繼續外遊,繼續私下聚集,害人害己。我們體會到靠單政府及醫護人員做好防護工作是不足夠的,要做到有效抗疫,每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自己的角色上盡力配合,盡力做好,一切都不可只靠法規懲處來執行,還要靠一顆自律的心,這是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負責。
所以,學校推行德育培育都是從個人「守規自律」做起,期望學生在循循善誘下,漸漸由「他律」進化成為「自律」,培養出高質素、能履行公民責任的新一代。
歷練三:學會關懷感恩
曾有孩子在「Google Classroom校長有分享」平台上向我抱怨困在家中很久,無聊納悶,更多的是訴說特別想念學校、掛念老師和同學,原來平日天天在學校相見的同學,閒時常常相聚的朋友,現在突然想見不能見,想聚不能聚,特別令人擔心記掛,感受到許多人和事都不是必然的。
每天看著新聞報導疫症肆虐全球,由最初聽著地球上每天以倍數錄得的死亡數字,深深讓我們體會生命的寶貴,到後期看到每天因染病而康復的人數逐漸增加,讓我們學會衷心感謝社會上不同職能的人士,在生命攸關的緊急關頭,仍堅守崗位,對抗疫情,拯救無數生命。我們常聽說:「幸福不是必然的」、「珍惜眼前人」、「活在當下」…… 相信我們經此一疫後,每當遇上社會上有需要幫助的人時,願意付出關懷;每當自己得到別人的幫助時,會心存感恩。
歷練四:獨立思考
現今網絡科技發達,可以廿四小時全天候無間斷為我們帶來外面的消息,我們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知天下事。曾有一段網上瘋傳的訊息,講述意大利威尼斯因疫情爆發,人類活動減少,天鵝「回歸」運河上暢泳,其後證實是假消息。虛假的消息,在太平日子,可能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在今次如此嚴峻的疫情下,虛假的消息,卻可以引發大混亂、大恐慌,大家還記得香港民眾曾經搶購廁紙、搶購食米、搶購洗手液的情景嗎?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應該用三個篩子過濾一遍,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意思是指我們要培養明辨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瀏覽相關資訊時,要選擇有公信力、著重報道事實,並能秉持全面而客觀的專業態度的媒體,父母師長要以身作則,教給孩子正確的「求真」觀念,不能輕率,不人云亦云,也不譁眾取寵,更不隨便轉述未經證實的消息,對於現今及將來的社會來說,獨立而謹慎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單是個人資訊素養的修涵,也是為人處世之道。
這場突如其來的全球大流行,實在教曉了我們很多的事情,亦給了我們很多的反思,原來每一天所發生的事,都是教材;原來生活中每一個場景,都是教室;原來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學習中生活.生活中學習」。
-李耀寶校長(2020年3月)
假設你的孩子在數學成績一直處於下游位置,有一天,他滿心歡喜地告訴你,他的數學測驗成績終於由40分跳升至60分的時候,你的反應會是怎樣?你會鼓勵他繼續努力嗎?你會為了這個小進步而和他慶祝嗎?還是你會告訴他,60分只是僅僅合格而已,有甚麼值得高興呢?
也許你會想:數學測驗成績由40分跳升至60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吧!我不能為了鼓勵而鼓勵,擔心讓孩子誤以為60分是一個很理想的分數。但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一些小進步卻不以為然,或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會「忟」,為何孩子努力了這麼長的時間,才看見一點點微小的進步?
其實,無論是父母或是老師,我們要明白,若沒有「心」的轉化,就難以帶來行為的改變。當我們能看見這些微小的進步時,這代表著孩子的內心經歷了重大的變化,他開始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只是如此」,他渴望自己能變得更好,當這份渴望大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就會慢慢看見孩子一些微小的轉變。同時,孩子的心底亦渴望父母、老師及同學能夠看得見這個小小的躍進,期望得到他們的認同。此刻我們若能把握時機,哪怕是一句由心的讚賞,一個簡單的慶祝,定會加速孩子的進步。
一個人的成長不是以「平線」方式運行,反而像是「波浪線」一樣,有起有伏,有高有低,只是每個微小的進步初期都很脆弱。此時,父母和老師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會為孩子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試想想,孩子的轉變就像煲老火湯一樣,起初你把所有湯料放在湯中,它於短時間內是不會有味道上的改變,還是一鍋淡淡然的白開水。然而在烹煮過程中,時而文火熬製,時而武火翻滾,當經過一段時間後,湯的味道就出來了,味道也就更濃郁;若然,我們一不小心把糖當成鹽,就會破壞了老火湯的味道,甚至有可能要倒掉,浪費了心機。
我們要明白,「人」難以在一時三刻經歷由零到一百八十度轉變。因此,重要的是父母和老師要為自己、為孩子設定一個合理的心理預期及可達到的目標(見SMART Theory)。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機會永遠在行動中,只要孩子能夠踏出第一步,在父母和老師的高度陪伴與扶持下,無論是經過一年、還是五年,只要路的方向正確,向著更好的方面邁進,他們必定可以有「好」的轉變。
而孩子能夠鼓起勇氣,決心去做好一件事已經很不容易,這已經很值得讚賞!各位家長及老師們,新學年就讓我們一起實踐以「發掘孩子的亮點」的教育信念,多重視、多讚賞、多支持孩子的每個微小的進步。
-李耀寶 校長(2019年3月)
記得每次家長會,或是教師工作坊中,大家討論在「態度、技能、知識」三者中,哪個是優次中最重要的呢?而無獨有偶,每次大家討論的結果甚為一致,都會是「態度」為先,「技能」次之,而「知識」為最後。原因不難理解,試想想,一個擁有良好積極態度的小朋友,他懂得自律守規,他曉得積極求進,他學會關懷體恤,他能辨是非對錯,有了這穩固扎實的為人態度的基礎,將來大器可成;相反,只有高學識、高技能,而沒有良好的積極態度的人,或會為社會帶來傷害,就如某國總統貪腐入獄,又或智能罪犯違法詐騙等的社會例子屢見不鮮。
在小學階段,培養小朋友建立良好的積極態度是十分重要。然而,「遲到上學」、「欠交家課」是許多學校、家長、教師及學生所面對的最基本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太難,取決於甚麼態度,你用積極態度,還是消極態度?若然你用消極態度,你會用上無數的藉口、砌詞,甚至推卸及逃避責任,壞習慣便永遠改不了;若然你用積極態度,你願找出問題癥結,尋找辦法改變,從而解決問題,便能重新建立個人自信,增強學習動力,提升生活愉快感,這正是葛小設立「零遲到零欠交」表揚獎的意義。
由2014至2015年度起設立「零遲到零欠交」表揚獎,獎項以每個學期計算,只要學生在該學期做到「沒有遲到上學,沒有欠交家課」,便可獲得獎項,以作表揚。若然全年連續三個學期均能做到「沒有遲到上學,沒有欠交家課」,更是難能可貴,更是最高榮譽。從右上圖所見,2014至2015年度學期一有155位學生獲表揚獎,隨後每年每學期學生獲表揚獎的人數均有持續上升,直至2017至2018學期三,已有390位學生獲得表揚獎,這是我們喜見的!
大家不要小覷同學獲得「零遲到零欠交」表揚獎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背後其實反映著同學付出莫大的努力,包括:
1. 肯正視問題,不再逃避;
2. 肯承擔責任,盡力求進;
3. 肯堅持到底,自我完善。
今日葛小學生有持續進步的表現,除了學生個人的努力外,家長及老師的支持和鼓勵也十分重要。在新學年,我期望每一位同學也能以此為個人目標之一,成功獲得此項最高榮譽,因要信「只要做,甚麼都可能!」
-李耀寶 校長(2018年3月)
培育「葛小三品人」是學校願景,「三品」是指「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大家會比較容易理解「做人有品德」的意思, 是品格的修養,就如一個人擁有正直、正義、寬容、愛心、責任感、進取、勤奮、樂觀等素質;而「做事有品質」的意思更為明顯,就是處事的態度,有高要求高期望,對所做的事要有高質素,不是得過且過,不是敷衍了事,更不是「做完」便算,而是盡力「做好」。
那麼,「生活有品味」又指甚麼?「味」可解作趣味、體味、回味的意思,「生活品味」就可以理解為品嘗生活的味道,但不是用舌尖味覺去品,而是用「心」去品。這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係。當你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接觸增加了,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交談對話時,話語內容自然而然表現得有内涵,遣詞用句也會更優雅;又譬如提高了音樂、舞蹈方面的詣藝,那麼你一舉手一投足的體態,演唱的聲音、表情等都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一種美感來。
所以,葛小不斷努力為孩子創建多元學習平台,包括:品味閱讀、趣味英語、葛小樂團、英語話劇、明日領袖、服務學習、視藝小組、英語大使、體藝訓練等,以增加孩子在文化體藝的接觸,開闊視野,提升個人修為涵養,學會懂得欣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學會感受生活中絲絲縷縷的快樂。總之,「品味」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内在高尚品格的體現,是文化藝術修養的體現,是用心品出來的繽紛生活的味。
就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葛小三品人」!
-李耀寶 校長 (2017年3月)
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自1997年創校至今,不經不覺踏入第二十個年頭,學校一直秉持「有教無類」的辦學精神,教師們上下一心,在晦教育人的工作上不斷創新嘗奇,竭力為孩子提供優質教育而努力。
近年來,本校積極發展多樣性之校本特色課程,以「情景教學‧經歷為本」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模式為主軸,從教授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層面上,努力營造真實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習動機,製造逆境挑戰,讓教師和學生從經歷學習過程中,嘗試成敗得失,明白「自我精進」的重要。
本年度起,學校積極發展「校本服務學習三層發展架構」,期望提供有系統的課程與實踐計劃,讓學生能參與不同服務,從經歷中實踐,拓闊生活體驗。
服務學習結合課程教學和持續的社會服務活動,透過「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這種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社會責任和公民素養。
校本服務學習三層發展架構:
服務學習是全人教育方式,對個人、學校、社會層面皆有裨益。學生方面,服務學習提升學生社交、協作、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關係的成長。同時,他們在服務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培養同理心,因而懂得接納與關懷別人,生命得以成長。學校方面,學生學習的場所不局限於校園,而是延伸至社區,可促進師生交流、互動增加,塑造積極的學習環境,並擴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社會方面,社區能得到更多切合需要的幫助,學生亦增加接觸社會的機會,有助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
同學們,每次唱校歌時,你有否想過歌詞的意義呢? 故校監司徒華先生為校歌填上歌詞時,把學校的教育目標和對同學的期望,都在字裡行間表露無遺。「服務他人,完成自我」,正好道出服務學的意義。
-李耀寶 校長(2016年7月)
有人認為三歲定八十,好醜命生成。但我認為人能否活出精彩,還需看個人的努力和際遇。作為老師和家長,懂得發掘孩子的潛能更為重要,古語有云:「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之,而伯樂不常有。」當孩子遇上好老師,好家長,適時調教,就可以釋放孩子的無限潛能。
我們每天要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十分繁忙,對於孩子的意見或要求,未必會願意細心聆聽,也未必會耐心了解他們的需要,認識他們真正的潛能。曾幾何時,我們會否以事忙為由,一句說話就否定了孩子嗎?或是我們惰性的思維習慣,孩子因一次的失誤,就被我們定性為永遠失敗嗎?
當今時代,成功名人眾多,他們之所以成為名人,不僅是他們的成就,更重要是他們清楚自己賴以成功的心路歷程和思維,把經驗提煉成為「信念」。在校園,我經常向學生說「只要做,甚麼都可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靠近一點點!」、「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希望多給老師和孩子們積極正面的「信念」,當遇上困難,不會沮喪氣餒,因確信「只要做,甚麼都可能!」當生活吃苦頭時,不會退縮逃避,因深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當落後於人,不會有害怕失敗的念頭,因堅信「每天進步一點點,成功靠近一點點!」當看到別人的成功,不會嫉妒或埋怨,因信「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一年,從課堂觀察,看見老師用心地建立孩子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孩子得以努力求進;有效地推動學生「零遲到零欠交」的計劃,全賴家長對孩子的關顧及配合,使孩子善得認真負責;從「我做得到」軍訓課程的鍛鍊,看見孩子能「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刻苦、服從和解難;從「黃埔小舞台」的歷練,看見孩子們擁有站台展示的勇氣和信心;從「明日領袖」計劃裡,看見小領袖的堅毅和團結。
我相信「人有無限的可能」,只要信念不變,堅持到底,生命有無限的可能。我們有能力改變未來,命運絕對可以扭轉。在成長路上,人不會永遠一帆風順,也不會一直命蹇時乖。作為老師和家長,只要細心觀察孩子,把發現孩子的亮點作為我們每天的功課,相信我們的孩子在我們悉心的栽培下,都可以茁壯成長。
-李耀寶 校長(2015年10月)
轉瞬間,我擔任葛小校長已踏入第三年,回顧過去兩年的學校發展工作,可以有效進行,全賴「葛小村」上下一心,共同努力,讓葛小充滿生氣、讓葛小追求進步、讓葛小更有目標。
過去兩年,我們積極在學與教範疇上進行多項的優化工作,從教師專業發展開始,校外通過參與大學院校及教育局教師專業培訓計劃,提升教師在課程設計及教學的質量;校內安排教師進行「共同備課」、「同儕觀課」、「開放課堂」、「科會教研分享」等等,促進教師教學觀摩與交流的學習型文化。
在「情景教育,經歷為本」的信念下,學校積極建構具多元類型的校本特色課程,包括:校本優才計劃、多元智能課、「我做得到」生活體驗課程、科學探究活動及全方位學習日等等,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從經歷中學習」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學得更好更有效,有效發揮個人潛能。
同時,學校亦致力建立校園關愛文化,培養做人處事的正確態度、懂關愛自重及提升學生的歸屬感等等。學校定期舉行「級本周會」,老師以「生活事件簿」為分享主軸,與學生探討社會生活情境,培養積極正面的價值觀。每星期三及五小息二舉行「黃埔小舞台」,更是成功地讓葛小每一位學生有站台表演的機會,除了可以提升個人自信,學會克服困難外,更重要是學生學會欣賞和尊重的正確態度;還有「環保年宵」、「我做得到」生活體驗課程、「服務大使」、「成長的天空」、「職務特工隊」、「風紀培訓計劃」、「好學生奬勵計劃」、「Super Class」及「Super Kids」等等,我們會善用班際及個人方式進行各類項目,給予學生正面的回饋,肯定他們的良好行為及表現。
這兩年的學校發展工作有良好的進展,漸見成效,但仍有許多可以完善之處,我們認真地進行全面檢視,並總結經驗,制定了「新三年學校發展計劃(2015-2017)」,期望在課程發展與教學效能、學生學習及支援和資訊科技發展上持續優化,自我精進。
-李耀寶校長(2014年10月)
新的學年又開始了,本年度一年級共有七班,意味著多了新家長、新同學的加入,葛小大家庭亦因而更充滿活力和歡愉聲。我經常引用非洲的一句諺語:「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條村人的力量!」意思說:教育小孩成材,要身體力行,要合學校之力,家庭之力,社會之力,缺一不可。學校、教師與家長三者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成為一個合作伙伴。家長要尊重教師的專業,教師要尊重學校及關顧學生的需要,學校要聆聽家長的訴求。
過去一年,教師們不斷地在教學中求進步,重視孩子的學習需要,嘗新創奇,為小孩創設更多不同的學習經歷(例如: 校本優才計劃、多元智能課程、「我做得到」生活體驗課程等)。在教學的歷程中,我們或許有未盡完善的地方,請給我們包容和鼓勵,讓我們能夠從「做中學,學中做」。
我曾這樣說:孩子要教、自小教、從生活起居開始教。父母親不可能陪伴孩子的生命全程,所以父母親要學會放手,讓孩子擁有嘗試學習的機會,錯了就再來一次,學習失敗也是人生必經的課程。學校就是學習生活的「試煉場」,俗語有云:「錯一次,長一智。」我期望能合「葛小村」的力量,共同塑造更理想的學習環境,使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涵養文雅的學習態度、懂得守法的團體紀律、塑造優質的健全人格,成為一個「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的葛小人。
老生常談的一句話: 你有甚麼夢想? 許多人都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夢想,更多人也認為,人若然沒有夢想,人生或許會變得黯然失色、沒有動力、沒有意義;我認為辦學也一樣,都應有辦學的夢想:
所謂「抬頭望星,腳踏實地」。有了崇高的願景,也要有踏實的政策,才能把願景實踐出來,過去兩個學年,學校不斷努力求變、求進,教師們由抗拒害怕改變,走到願意接受挑戰,看到教學信心的增進,對自己對學生有一定的高要求。但我們並不會自滿,我們明白還有許多改進之處,所以我們也開展及制訂學校未來發展計劃,期望與你及你的子女一齊走上「成功階梯」。
-李耀寶校長(2013年9月)
你們好!作為新任校長的我,所肩負的不單是一所學校,而是一個個孩子的未來。由教師時代起,我已深信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終身教育的理念是人類進入廿一世紀的一把鑰匙,未來人類要能適應社會變遷的需要,必須進行: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四種的基本學習(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 1996),而這四種基本的學習正是葛量洪校友會黃埔學校的教育核心。
在非洲,有這麼一句話:「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條村的力量!」教育小孩成材,要身體力行,要合學校之力,家庭之力,社會之力,缺一不可。學校、教師與家長三者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成為一個合作伙伴。家長要尊重教師的專業,教師要尊重學校及關顧學生的需要,學校要聆聽家長的訴求。
教師同時在時代巨輪中面對無數挑戰。我們有著不同的教學經驗,處理孩子問題或會不盡相同,請給我們多一點時間學習、討論、消化、沉澱和反思,讓我們與時並進,嘗新創奇。在教學的歷程中,我們或許有未盡完善的地方,請給我們包容和鼓勵,讓我們從做中學,學中做。
學校教育不是只有學業成績,學會做人做事的品德教育,亦是重要一環,只重視考試成績的結果,造成孩子輕忽基本的生活細節,考試拿高分才是唯一的心態,對考幾分錙銖必較,但對生活週遭的人事地物卻是冷漠,更別提關心環境及社會關懷。孩子要教、自小教、從生活起居開始教,父母親不可能陪伴孩子的生命全程,所以父母親要學會放手,讓孩子擁有嘗試學習的機會,錯了就再來一次,學習失敗也是人生必經的課程,在做中學的歷程中,讓孩子體驗、省思,來實現他自己的生活。希望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涵養文雅的學習態度、培養守法的團體紀律、塑造優質的健全人格,讓我們的孩子「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成為一個有智慧、懂得生活的人。
未來的日子,盼望能合整條村的力量,同心同德,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愛我孩子,珍惜所有。